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财政动态
林业和水利:地下水压采的“奇兵”——河北省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纪实(中)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日期: 2018年01月03日   【字号:

  林业项目助力压采富民

  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东军卫村附近的田地里,栽种着大片的山楂树苗,其间间种着谷子。村支部书记张会长告诉记者,这片山楂树苗面积超过3000亩,共计12万多株,属于非农作物替代农作物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建设3年来,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160多万立方米。

  他说,以前这个地方种的是高耗水的小麦,现在改种山楂树,除了头年为了保证树苗成活需要少量浇水之外,基本不用浇。项目初期,农民还可以在林下间作种植油葵、谷子等矮秆、耐旱农作物,每亩可增加15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每年每亩平均1000元左右的财政补助,农民每亩纯收入增加2500多元。山楂树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平均亩产山楂可达2000公斤以上,收入将达到四五千元。这样,在每年每亩节水180立方米的同时,农民总体收入还比之前多了不少,实现了压采富民。

  “项目区原来有4眼300多米深的机井,压采项目开始后都封停了。”张会长说。

  3年来,河北已经完成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林业项目50余万亩,到位投资10亿元,累计压采地下水1.52亿立方米。

  一个个林业项目的实施,带来了减少地下水开采、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助力农民增收的三重效果。

  除了上述由农户分散进行的压采林业项目外,据河北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北还探索出了多种节水压采模式。

  河北还将地下水压采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魏县北皋镇南刘岗村采用杨树团状栽植、林下间作杂交构树饲料林的模式,实施林业项目千余亩。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立体种植,既实现了节水压采的目标,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持续压采能力,还带动70多户贫困户脱贫。

  据介绍,杨树从栽植的第二年起,每亩压采能力可保持180立方米以上,节水能力显著;杂交构树一年栽植,可连续收获20年以上,并长期维持节水压采能力。杨树每年每亩收益约560元,构树更高达1.5万元。

  在面积达2000亩的威县海升集团“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区,一排排梨树整齐排列,其中有刚种下没几年的小树苗,也有的已经硕果累累。

  在基地办公室里,大屏幕上显示着物联网的系统界面。隔壁的井房里,一台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机连着5个蓝色圆桶,桶上分别写有氮、磷、钾、微量元素和弱酸性肥等字样。据介绍,通过埋设在园内的传感器,系统可以测定梨树所需水量并自动灌溉,通过测量土壤所需肥料后,则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机施肥。

  “工程建设采用了国际先进节水技术,中控系统、压力补偿式滴灌带等主要材料设备全部为美国、以色列进口,实现了集‘互联网+’、灌溉、施肥、喷药于一体的现代节水灌溉模式。”公司副总经理李绍丹告诉记者,政府对公司按照每亩1500元标准给予设备购买补助。得益于国家对地下水压采的大力支持,项目运行得很顺利。与原来的大水漫灌比,滴灌技术节水70%、节肥80%,效果非常明显。

  使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

  增加水源替代,从外流域调水,“引得来、蓄得住”,是河北通过水利措施实行地下水压采的重要途径。

  “冬蓄春用、丰蓄枯用,旱能浇、涝能排,平常是景观”,说的就是坑塘。如今,坑塘成为魏县既实用又漂亮的一道风景。

  说起利用坑塘的好处,魏县双井镇李照河村村民李桂良满脸兴奋地告诉记者,村里原先浇地使用的是400多米的深水井,浇一亩地需要七八十元,从2014年11月开始使用坑塘水浇地,浇一亩地才需要20多元钱。地下埋好了管子,50米一个出水口,打开就能浇地,非常方便,坑塘水出水快,水温合适,庄稼的产量也比以前高了。今年玉米产量估计每亩能到一千二三百斤。

  李照河村坑塘项目,正是魏县2014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之一。该坑塘利用引黄、引卫水源,通过引水渠引水到一个废弃多年的坑塘,促进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保证农业灌溉需求。目前该坑塘覆盖灌溉面积3000多亩,比原先的覆盖面积扩大了几倍,年压采地下水41万立方米。

  自2014年试点期开始,河北开始在试点地区建立从水源、河渠、坑塘到田间的完整工程体系,通过对现有河渠清淤疏浚、新辟必要的沟通渠道、建设节制性工程和蓄水设施,力求水源替代工程治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同时,可恢复现有河湖库渠的蓄水功能,以保证外调水引得来、蓄得住,充分发挥压采效益。3年来,河北通过河渠清淤疏浚和坑塘扩容整治,增加蓄水能力1.43亿立方米。

  在引黄工程方面,通过引黄水源替代工程建设,实施渠系整治及水系连通,建设小型蓄引提工程和田间工程,置换地下水灌溉水量,恢复地表水灌溉面积,改善灌溉供水条件,大大提高用水效率。3年来,新增农业灌溉引水量7.84亿立方米,关停农业灌溉机井6898眼。

  在引卫工程方面,通过修复沿卫地区中小型灌区的灌溉设施,结合蓄水能力建设,提高和恢复引卫灌溉水平,实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替代。3年来,在不增加现有引卫水量的情况下,通过水源置换和灌区提升改造,新增农业灌溉引水量1.57亿立方米,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0.71亿立方米,关停农业灌溉机井1649眼。

  南水驰援地下水压采

  为减少使用地下水,河北积极推进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记者在南水北调成安配套水厂看到,已经投产的一期机组共有5台,一字排开,全部开动后一天能生产2500立方米自来水,目前能满足成安县城内8万人的生活用水,二期投产后将可满足16万人的饮用水需求,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150万立方米。

  “南水的水质更好,比我们原来开采的地下水更加安全,微量元素含量更高更全。”水厂负责人表示。

  据悉,到2020年,河北将全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镇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建设,沿线所有市县将实现引江水源切换,关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供水范围内的自备井7792眼,全部压减城镇地下水超采量,有效改善城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利用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4市返还挤占的农业水量2.66亿立方米,河北将把滏河、石津、沙河、唐河灌区范围内的井灌区改为渠灌区或井渠双灌区,实现地下水压采1.77亿立方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