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财政动态
太行深处那片绿——记河北易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崔增宝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日期: 2014年01月13日   【字号:

  易县,抵靠在太行山脉北端的东麓,在这片被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走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农发人。
  
  他既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代言人,又是群众的贴心人,他在群山间为干群架起一座连心桥。他就是——河北易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崔增宝。
  
  不辱使命:把大爱洒向这片土地
  
  夏去秋来,乍暖还寒。车子沿着盘山公路径直驶上西山北乡团山村一座山顶,放眼望去,千万株果树错落有致地伏在梯田之上茁壮成长。
  
  在山顶俯瞰四周,崔增宝向记者娓娓道来,“2004年,易县实施了保定第一个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9年来,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188万元,完成治理面积8.28万亩,新打机井53眼,铺设管道451公里,建防渗渠86公里,植树150万株,修农路83公里……”
  
  十几年来,他的脚步走过了无数山间地头,他的脚印烙在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一花一木上。他带领着易县一班农发人,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易县样本”。
  
  崔增宝摆了摆手,“算不上啥样本,这就是条逼出来的路子。”易县是河北省山区大县,全县总面积2500多公里,其中山场面积整一半。
  
  2000年,崔增宝履新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肩背简朴行囊的崔增宝看着易县一座连着一座的荒山和野岭,他比此前任当地乡党委书记时有了更深入的思索:治山难。农业开发要讲科学,种养条件具备了,山才能绿,山才能富,必须闯出来一条路!
  
  2004年,易县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山区生态综合开发”的口号,易县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战场就此从平原区全面转到山区,在三个乡镇规划了面积十万亩的狼牙山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没有能够借鉴的经验,崔增宝精心谋划,反复试验,人手紧任务重,他就领着同事赤膊上阵,一年365天,他们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287天。
  
  从整地到砌埝,从修路到引水,从通电到植树……一整套的开发办法硬是靠着日日夜夜干项目闯了出来。
  
  头一年,项目区新开、维修配套机井2眼,建地上防渗渠6450米,铺设管道23420米,建蓄水池2座,建扬水站5座,建桥涵12座,修农田水泥路3000米。由于有了水,实施林田兼作,当年秋天,项目区的荒山田地就实现每亩收入1200元。
  
  无怨无悔:山林间留下深情足迹
  
  易县的农发项目,是在峰岭绵延的山间展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需要咱们农开办百分之百的认真负责。只要施工现场有一个人,咱们的人就不能撤!”崔增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5年,农发项目来到独乐乡,易县独乐乡北独乐村村支书左志勇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那改天换地的一年。“农发办的同志在整个施工期间,没有人请假,没有人休息过一天,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坚守在工地上。”
  
  农开办当时借住的宿舍墙壁上,至今留下高低两排铁钉,那是同志们挂吊瓶用的……
  
  这一切,不能不说与这个集体的“班长”崔增宝身先士卒的精神,拼搏奉献的劲头有关。
  
  2006年,崔增宝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病重在床,而当时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一边是整个项目建设,老区百姓日夜期盼的惠民工程,一边是个人的家事亲情,他选择了留在工地。就在今年年中,崔增宝在项目区连续工作,腰伤复发,直接扑到在地,被抬到了医院。
  
  但这些艰难的日日夜夜,换来了当地百姓新的人生历程。
  
  “我承包的这块山,大棚李子收入2万,大石早生李4万,磨盘柿7万,杏6000元。”左金利是易县独乐乡北独乐村龙头山村民,他的经历亦是易县山民生活变迁的缩影。
  
  左金利响应政府四荒承包政策,承包了龙头山几十亩荒山。就在当年春天,“狼牙山农业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来到了北独乐村。眼看着政府在山上铺上硬化路面,从山下运来熟土垒地,周边用砖头砌埝固化,将整个荒山改造成水平梯田,再铺上防渗管道用于灌溉。左志永惊喜地发现,自己承包的这座大荒山逐渐变成了“宝贝疙瘩”,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左金利把田地改为间作模式,种果树间种红薯。如今,左金利每年的收入都有十几万。
  
  据左志勇介绍,今年该村各类林果产量达655万元,产值达588万元,靠林果每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有100多户,占到该村一半多……
  
  满腔热血:心中永远装着老百姓
  
  光阴流转,易县的山区生态综合开发结出了累累硕果,以前不能产生任何收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成为种满果树作物的金山。项目区的各类果品总量超过三万吨,产值超过4000万元,果树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全县形成了四个精品示范园区,建成了五个林果专业乡,培育了80多个林果专业村,发展专业户8000多户,形成了东林、西果、北山的发展格局,打造出了一批特色的生态村庄、绿色长廊、特色景区。
  
  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0%,成为太行山深处最浓的一片绿。
  
  项目区有10万多农民因农发项目脱贫,奔上富裕的“农业开发路”,占到了山区居民的多半数。
  
  而改变这一切的是,仅是一个九个人的团队——易县农发办。十几年间,他们坚持工程建设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施工过程中农发人员全程监督,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县级财政报账制,所有物资实行政府采购制,大型工程实行监理制,至今没有出现过一例资金违规使用。
  
  2011年,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臧胜业在易县调研后做出批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大有作为,肯定是一条‘幸福路’,易县的做法和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感到易县的这条路还很长,应坚定走下去。此做法应在全省山区推广。”
  
  连续十多年被评为易县先进个人,连续六年评为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红旗县……一项项荣誉伴随着崔增宝的工作历程,而这位燕赵农发人始终质朴如石,挺立如山。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