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创新与智慧城市”圆桌论坛专家观点集锦
时间:2017-11-13

  

  圆桌论坛五以“PPP创新与智慧城市”为主题,邀请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代表讨论PPP模式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相关问题。下文为本场论坛嘉宾精彩观点摘录。

  主旨演讲: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 李冠宇 

  主持人:中信银行总行客户业务部副总经理 张春中

  讨论嘉宾: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 孙涛

  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赵晓静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黎明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郝飞

  北京爱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白瑞雪

  中信银行总行客户业务部副总经理 张春中 

  第一部分:主旨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 李冠宇 

  李冠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面临着权责匹配、利益协同、专业效率、建设资本等问题,导致一些城市建设承诺与效果落差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PPP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主流模式,这也是PPP模式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

  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引入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吸纳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双方合理设计PPP项目交付和盈利模式。二是引入专业的技术,PPP项目设计大部分是高IT集成性和体系化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三是运营机制的创新,通过PPP模式设计,结合各方风险,进行利益分配和调节并对项目推进主体收益实行“多退少补”的模式,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

  具体看来,利用PPP模式,政府初始投资占一小部分,余下绝大部分建设资金由社会资本融资,建设项目向本地企业倾向,促进本地建设商发展。在运营期,项目维护和更新重置费用,带动本地的运维产业,最终项目公司为了实现其运营点,将进行相关运营节点资源和运营费用的追加投入,实现利用少量政府投资翘动社会资本的目的。

  利用PPP模式建立了专业化的智慧城市SPV公司提高效率,在建设阶段,通过由政府与SPV公司签订PPP合同进行合作,过程中政府主要负责政策发布、运营审批、数据管理和市场监管,SPV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行业服务,项目运营、社会公共服务,做到分工明确,实现管理和服务全面有机结合,提高项目运营效率。

  机制创新方面,通过不同模式的权责机制适配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是政府付费模式,政府补贴一定的费用,项目产权归政府所有,而运营由企业承担,这个主要适用于小型分开的项目;二是使用者付费模式,这种方式下,项目的产权仍然归政府所有,但是分阶段的转移过来,政府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主要大型长期建设方式。三是私有化类,归私人所有,政府不具有追责权利,这个模式的特点在于私人部分承担的风险最大,主要也是适用于一些收费机制比较明确债权的项目。

  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效率,一是减轻政府资金压力,为破解资金缺口提供新渠道。二是打破公共服务垄断,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持续融资平台,为加速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注入新动力。三是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参与方权责利,风险由擅长的一方承担,以公共目标为纽带,各取所需,为规避智慧城市建设风险提供新机制。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心、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PPP模式,助力智慧社会建设。PPP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监管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运营经验不成熟导致PPP模式落地困难。后续建设当中,需要从国家层面、城市层面、项目层面,多个层面完善PPP模式,完善立法及配套制度,优化监管体系,完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提升PPP技术和操作经验,进一步的应用PPP模式助力智慧社会的建设。谢谢大家!

  第二部分:嘉宾观点  

  中共昆明市委常委 孙涛

  孙涛: 

  第一,昆明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十八大以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迅速深入并前所未有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一个城市的治理者,必须积极回应时代发展大势,运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切实提升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满足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发展的时代要求;重塑政府监管治理的格局,进行政府监管工作流程的再造,切实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推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要素的汇聚和集聚,进而带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为,以上三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达到的目标。

  2016年,昆明市按照“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目标,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编制了《昆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中心”的要求,提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昆明打造成为区域信息辐射中心的核心区、“生态+”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资源“慧”聚的标杆区、信息惠民的样板区,为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开放城市、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健康之城”五大城市品牌注入智慧活力。

  第二,昆明智慧城市建设为什么采用PPP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开始了政府由投资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历程。这一转变,不是说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再需要政府的主导,而是政府在这些公共产品提供的过程中,角色、思路以及作用的发挥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规划和方向性的引领,依然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但政府不再主导甚至直接参与到投资建设中来,而是着力于规则建立和制度供给,在充分发挥好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的过程中着重于监管。

  在这一大背景下,PPP事业在中国落地并开始了大量的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PPP不仅仅是融资工具,而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供给的重大制度创新。其实质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公共部门)和市场、社会(私营部门)各自的禀赋优势,开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互补性合作,进而通过在政府和市场间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来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优供给。PPP不仅要解决建设运营资金来源问题,而且要调动社会及市场方面一切优质的资源力量,实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确保其质量和效益以及可持续运营。深入分析PPP的本质与实质,我们感到,PPP与智慧城市之间存在内在的耦合性。

  回顾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可以说一路走来,投入很大,成本也很大,存在着重投资建设,轻运营维护的问题,存在着各自为政、分散建设、信息数据孤岛、上下左右不能互联互通、重复建设、资源更新浪费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建设上,思考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可持续运营以及成本与产出效益的问题。这就需要跳出政府部门的范畴,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变以往的作法,通过引进市场及社会的力量,借专业之力,集众人之智,来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所以我们认为,不是昆明智慧城市建设采用了PPP模式,而是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昆明智慧城市的建设、融资、运营等问题。

  第三,昆明智慧城市项目情况介绍。 

  2016年,昆明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内容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信息安全、城市一卡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8个专项。通过一期PPP项目的实施,着力实现数据贯通、业务贯通、安全贯通和金融贯通,形成融合建设、构架完善、资源聚焦、拓展灵活的智慧城市昆明样板。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概算约25.36亿元,采用“DBFOT(设计-建造-投融资-运营-转让)”模式,运营期10年。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初,我们组建了昆明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授权该公司作为昆明智慧城市(一期)PPP项目的政府方出资代表;组建了昆明市大数据管理局,具体负责昆明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政策研究、统计考核等工作;同时,成立了昆明市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撑机构。通过设立和强化组织架构、工作基础,从决策、管理和操作各层面为有序推进昆明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项目实施方案,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在进入到政府采购阶段。在此,我们欢迎企业界的朋友积极参与昆明智慧城市项目,欢迎各界的专家学者为昆明的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献计献策。

  第四,昆明智慧城市PPP项目推进的几点体会。 

  用PPP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说是一大探索,也是一大挑战,这是由智慧城市和PPP模式的内在特点决定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完整案例可以遵循或借鉴。在此,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如何顺利推进项目实施,简要谈四点体会。

  一是要注重系统性。智慧城市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也不是一轮新的信息化,而是要适应信息化与城市化同步融合发展的趋势,着眼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智能化、现代化提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

  二是要注重稳健性。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其推进既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涉及到政府各部门的现有监管制度和流程设计,又受制于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以不能急功冒进,而是要把握一条稳健推进的原则:整体把控,稳扎稳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是要注重统筹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实施,必须改变以往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状态,必须始终加强统筹。一是要强化高位统筹、统一决策,尤其在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方面,不能随意更改,为此我们提出智慧城市是“一把手工程”。二是要强化组织架构。要有强有力的权威性的组织抓手来具体负责实施,切实发挥统筹、把关、牵总的作用。三是要加强制度规则以及管理办法等软件方面的建设,要有刚性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则。

  四是要注重把控性。虽然PPP模式的制度设计,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者的禀赋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但必须看到,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我们的市场伙伴、社会资本方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方面,还略有欠缺。智慧城市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是一项崭新的事物,还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市场上的伙伴大都是在信息化建设的某个领域或某一局部取得了实践成果或成功,但就整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言,还少有能力完善的市场主体。智慧城市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工程,它的网络化、体系化更为突出,而且其投入建设的成效,难以像一条市政道路一样很具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政府必须强化整体把控,强化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PPP的成功在于细节,在于规则的精心、精准设计。比如在政府采购方面,我们既要避免中标的主体是融资能力强、实施能力弱的资本实体,也要避免中标的主体实施能力强而融资能力弱,我们必须找到专业支撑、操作实施与融资能力有机结合搭配的主体,而且与政府价值趋同,两者能够相向而行,从而真正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购买到高质量的服务供给。

  最后,我衷心感谢本次论坛的组织和成功举办。因为我们在论坛期间收获到的理念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碰撞启发,坚定了我们用PPP模式来推进昆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打开了我们运用PPP模式进一步扩大探索公共服务优质供给的空间和走向未来的视野。我们深刻的认识到,PPP模式虽然源自于西方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探索,但在当下的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PPP找到了更好的落地生根的土壤,找到了更为广阔的成长发展的空间。我们坚信,PPP作为政府与市场间关系的制度创新,必将在我们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担负起应有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极富有探索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此,衷心祝愿并期待论坛持久的办下去,为中国PPP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广泛探讨的舞台。在此,也恳请大家多关注、支持、指导昆明用PPP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我们也将努力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为PPP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个成功的昆明样本。

  谢谢大家! 

  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赵晓静 

  赵晓静: 

  财政部门是政府重要的综合职能部门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与财政密切相关。把PPP工作任务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赋予财政,也是基于PPP是一种跨度大、范围宽、综合性强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PPP不能被简单地当成一种单纯的融资工具,融资仅是其中的一项职能。PPP是在项目建设的传统融资模式基础上,实行从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到市场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分工协作的管理方式,真正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活动的边界,融合了效率与效能,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综合效益,应该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财政部门,首先是要遵循PPP的这一理念,促进PPP的规范操作,让PPP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具体地讲:第一,运用好财政金融这两个主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使它们之间运行协调,更好地让市场与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都得到完美地发挥。第二,在投融资这个关键的环节中,要制定和遵循游戏规则。现在PPP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就是社会资本特别是私人资本落地很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不到位,或者说政策体系不完备,使合作各方既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顾虑。第三,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及其部门应有的责任,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过程中,建立真正的契约关系,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让合作最大化。

  今天的主题是PPP创新和智慧城市。刚才主旨演讲嘉宾对智慧城市的范畴作了精准的讲解,听了很受启发。我以为,在智慧城市体系中,有两个重要基本面不可或缺:一是完备的设施设备支撑,加上有机科学的管理活动,构成具有强大旺盛生命力的城市功能;二是给"城市功能"再插上"智慧"的翅膀,尽可能充分地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P就具备这种创新能力。它既可以让市场主体的智慧竞相迸发,又可以让政府不断校正治理手段而成为完美的人民利益维护者。相信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人民的政府也将成为更加睿智的政府。谢谢!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黎明 

  张黎明: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数据不断增加的时代,无论是我们面向业务无纸化的推进中,产生了更多的数据,还是因为手机、IPAD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让我们更多的习惯于用电子设备来实现更多的操作,数据量正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率增长,也必然导致各类业务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如何围绕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汇聚、分析以及应用,亟需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予以支撑,从而能够迎合新时代数据爆增、模式改变的特点,为我们的政府、产业、民众带来更加智慧的应用感受。

  为满足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需求,华录集团基于特有的蓝光存储技术提出了数据湖的概念。数据湖,通过我们的蓝光存储、光磁一体化技术,犹如一座大坝,将以往局限在各个业务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采集汇聚,在大坝里形成数据势能。并且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把这些水的势能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从而给我们智慧城市的各方各面产生数据价值应用。这样的方式下,数据湖作为我们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当地汇聚海量数据势能、分析转化数据动能、形成数据应用生态,从而通过数据招商、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数据湖以“湖存储、云计算”为核心理念,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导入与应用难题。相较于传统的IDC机房,数据湖能以更低的成本存储更多的数据,更好的进行数据管理,并且基于数据湖的云计算能力,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处理与输出。“湖存储、云计算”相辅相成,不仅能提供基于海量业务数据的创新型服务,而且不断创新的云计算技术也将降低大数据业务成本。

  数据的存储是基础,数据湖解决了成本问题。冷数据由于使用频率不高,传统存储方式存储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而若将冷数据存储于蓝光光盘中,相比磁存储,蓝光存储有着耗能低、容量大的优异特点,能大量节省成本。将蓝光存储与磁存储按一定比例组合,就是用二八原则,将80%的冷数据,从原来的磁盘介质的存储方式,转化为我们的蓝光光盘存储方式,从而达到能耗只占磁存储的3‰,成本只占磁存储的6.5%,那基于这样一个非常高的性价比,解决了现在在大数据存储的高成本、高能耗问题。按照光磁一体化存储方式,打造高安全可靠、低功耗、低运营成本、绿色环保的海量数据储存。以“冷技术”保存冷数据,使冷、热数据得以完美结合,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的最优方案。

  数据的导入是关键,数据湖解决了安全的问题。在海量数据资源导入方面,病毒和黑客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业界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数据湖在数据安全方面具备强劲优势,基于蓝光光盘的优良特性。首先,在数据录入时采用非接触刻写,可降价损坏风险及维护费用;其次,数据在被刻入后不可覆盖和篡改;而且,无需介质更换,拥有50年超长寿命,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传统IDC机房更为宽容;此外,在容灾备份方面,可实现无数据损伤。现在业界比如说磁盘或者磁带,2到3年就要更换介质是一个痛点,因为更换存储介质的过程中,不光是要消耗人力物力,而且还存在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的风险,而数据湖蓝光技术使得50年里面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存储介质更新,那就50年的时间范围内不仅仅是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保障了数据的安全。

  数据应用是核心,以打造众创空间为抓手,优化双创环境,激发智慧创意,提供全面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孵化与培育,开辟“数据湖+双创”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产业生态培育,解决了数据开放和数据生态的问题。数据湖存储了海量数据,我们还要在数据上面来配置应用生态,在应用方面的它解决了开放与生态的问题。在软件上面,我们提供了针对创业孵化的全面服务,提供企业需要的数据资源、配套资金、技术培训、运营推广等一系列的配套,来帮助企业成功,帮助当地政府数据招商。

  基于数据湖的总平台,发展产业与双创,形成湖泊生态来对接资本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湖总平台之上,可以孵化三类上市公司。一是数据湖本身的数据运营公司,二是基于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创新创业公司,三是当地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通过数据打通供给与需求,来形成产业聚集。因此,数据湖总平台融合了数据湖体系、双创体系及产业互联网体系,构建丰富的资本运作模式,助力各体系内企业上市,对接资本市场,有利于地方政府打造上市公司、带动区域经济。

  古人逐水而居,今人逐数兴业。中国华录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依托数据湖产业载体,帮助地方政府运用数据湖,构建大数据基础设施。通过“湖存储、云计算”的新型大数据基础设施,汇聚海量数据、创新智慧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全面推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郝飞 

  郝飞: 

  我想用三句话希望短的时间介绍一下斑马。

  斑马是跨界的斑马,斑马就是互联网汽车基金定向投资的创新的,面向未来智慧出行的公司。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来说,互联网创业创新和模式,正是因为这样的创新,使未来有了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工业和信息化的结合。

  斑马是智慧的斑马,因为斑马的愿景是让出行更智慧,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交通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而汽车作为智能交通当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必然是智能的。

  斑马是开放的斑马,任何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是基础设施,因此作为打造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的智能操作系统必然会成为智慧城市的软件一个基础设施,而这样的基础设施一定是面向行业的。谢谢大家! 

  北京爱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白瑞雪 

  白瑞雪: 

  航天应用有几个特点,一是军民深度融合是我国国家战略,航天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与切入口;二是航天回收周期的长期性跟PPP模式有一个非常好的融合度。航天技术可以提供最高效的遥感探测、实时通信、导航授时等服务,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建设最核心的技术基石。航天服务及航天延伸产品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典型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通过遥感卫星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空气质量、气象水文环境的综合监测,提供城市生态优化的宏观指导和污染防控措施,将原本多部门、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监测任务,通过卫星遥感实现全方位和近实时监测,为城市生态优化提供监测数据,实现生态环境调控的智能化,比如生态红线划定及监管、生态环境评估、水环境污染监测。这一点在云南省有非常好的案例,如昆明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滇池蓝藻预警监测等。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城市的规划提供测绘支持,随着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民用航天遥感已步入高分时代,高分遥感提供的米级数据产品可以为道路规划、城区改造、停车及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供直接支持,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智能化。

  实际上,遥感卫星在城市管理中一直有零散应用,比如运用遥感卫星监控秸秆焚烧火点。而真正将遥感卫星作为常态化手段纳入城市管理的是“北京一号”:北京从2005年就开始利用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成功发射,对北京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动态监测,它的监测数据涵盖了新建工地、城中村改造、违规垃圾场、违章建筑等方面。

  二是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为互联网+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 

  全球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北斗导航的实施,使低成本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进行适当的导航区域增强建设,即可实现高精度导航定位对高层建筑密集区域、室内及地下空间的无死角覆盖,为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慧停车、共享服务等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导航定位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出行路线的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话务指挥、紧急援助等功能。

  同时,卫星导航为飞机、车、船导航和调度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也为银行、保险、公安、医疗、出租车等各类业务车辆提供了监控、调度和安全管理手段,因而将大大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工作。导航与遥感结合的未来高精度视频卫星,可为城市提供直接视频监控支持,和地面监控网络结合后,可实现大范围连续实时监测与重点目标自动跟踪,为汽车超速监测、犯罪嫌疑车辆追击、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等提供直接支持,推动社会智力技术手段的智能化。

  三是运用卫星通信技术扩大智慧城市边界。 

  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生活、交流带来了方便。集合遥感、导航和通信功能的卫星服务,能够打造基于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道路电子收费、零售管理等系统,城市远郊山区和野外作业通信和防灾减灾预警应急管理等。

  总的来说,卫星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可以为智慧农业、智慧国土、智慧林业、智慧水利环保、智慧交通等打造一系列平台。作为卫星应用领域的新型民营企业,我们非常希望能和政府深度合作。民营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由来已久,如何把信息化服务与智慧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融为一体,通过PPP扩大参与的深度广度,探索才刚刚开始。谢谢大家! 

  中信银行总行客户业务部副总经理 张春中 

  张春中: 

  银行在城市金融领域具有“四资一体”的理念,首先是资金安排,城市建设、运营、管理,都存在资金存储,结算这个问题。从银行来讲,这些都被视作为资金安排的领域,这是作为金融机构的第一层。

  其次是资源整合,银行不仅仅是一个有钱的概念,而是一个资源整合的主体。银行有各种客户,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我们可以有效把这些客户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银行科技队伍的技术水平,虽然比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有所欠缺,但是与一般中小高科技公司相比绝对不会逊色。

  再次是资产管理,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大量的优质资产,银行可以配合各级地方政府对存量资产进行管理,使它能够更好的提升资产效能。

  最后是资本运作,各级政府有多样的资源和现金流,银行可以协调各种上市公司、行业内其他金融机构实现资本运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现有能力。

  银行与各级政府、社会资本通力合作,促进金融产品和科技产品的结合。在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三个领域,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例如银行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完全能够使老百姓交费少跑路成为现实,这其中就是我们智慧城市的内涵。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   道PPP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冀ICP备13016076号
主办:河北省财政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管理处 技术支持:河北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1440X900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的浏览器